取消
首页  »  实名认证仍存漏洞 部分游戏涉嫌违规  »  实名认证仍存漏洞 部分游戏涉嫌违规

实名认证仍存漏洞 部分游戏涉嫌违规

《实名认证仍存漏洞 部分游戏涉嫌违规》内容简介
实(🌯)名认证仍存漏洞 部(🍁)分游戏涉嫌违规

中山大学博士生(🛎)钟瑞春节返乡时注(🌐)意到,农村地区有WiFi信号的地方是许(🛒)多孩子(💠)的聚集地,他们抱着手机可以在信号范围内“厮杀”一下午。在老家上初中的表弟告诉(🎠)他,除了手机游戏,“其他活动都没意思”。“手机游戏化已(🤒)成为儿童(🕵)成长中的地雷。”

---------------

“快上线,一(🧘)起来玩游戏。”“等我先回房间一趟,别被我妈发现了。”类似的对话已经不(📖)知发生了多少次。因疫情而延长的假期中,10岁的壮壮迷上了手机(🦕)游戏,几乎每天都会在游戏上,花一两个小时。

壮壮是被邻居家12岁的诚诚带着“入坑”的。看到(💷)诚诚在游戏里“大杀四方”,他觉得“很刺激,很有意思”,甚至上网(✖)课、写作业的间歇也(😸)会玩上一把,或者用iPad看一会游戏主播的视频。而他们玩游戏所需的(🌺)手机、社交账号,都来自自己的家长(🤣)。

疫情期间,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进一步放(🎐)大,过度消费等问题更(🏝)加突出,有关消费纠纷与投诉也(🌳)急剧(🚽)增多。在社交平台、网络论坛上,经常能看到家长发帖吐(👭)槽自(🚜)家孩子(🐱)沉迷(❇)游戏。气愤、无奈之余,家长也在追问: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,该怎么办?许多游戏、网(🛥)络(💝)平台已经采用“青少年模式”,为何还是不管(🥫)用(🤬)?

疫情放大镜: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,农村尤甚

上午最后一节网课一结束,壮壮的娱(👥)乐时间就到了。退出网课软件,他就打开了iPad上的“吃鸡”游戏。上网课、写作业、打游戏……不(🥣)同的(🏳)软件在屏幕上交替运行。

有(🤚)时,壮壮还会约着小伙伴诚诚一起联网打游戏。壮壮原本对操作复杂的手机(🎸)游戏一窍不通,但疫情期间被关在小区(🛁)出不去,他和这个比他(🌨)大两岁的邻居成了好(🏺)朋友,也被他带着玩起了“吃鸡”游戏。

一周之(✈)内(❣),段位从青铜升到黄金,壮壮很有成就感,越来越喜欢这款游戏,每天都在上面(🤲)花费一两个小时。不过打游戏用的手机,是(🌺)妈妈淘汰下来的旧(🤜)手机;看游戏视频的iPad,是家里为他上网课而专门准备的……

疫情期间,类似的场景在许多家庭都会上演。有的孩子甚(🏸)至借着上网课的名义(🐺),拿着父母的(📣)手机打游(㊙)戏。一旦被发现,一场家庭批斗大会就将(🙉)上(🙂)演,甚至演化为“男女混合双打”。

相比壮壮这些城里孩子,农村地区许多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迷程度可能更深。

中山大学博士生钟瑞(🚅)春节返乡时注意到,农村地区有WiFi信号的地方是许多孩子的聚集地,他们(🈹)抱着手(📒)机(🈴)可以在信号范围内“厮杀”一下午。几个孩子抱(📪)着手机聚在(👁)一起时,“你(🐦)打下路”“小心野区有人”等高频词就蹦了出来,游戏中达成最高等级的王者,往往可以赢得同(🌴)伴羡慕(👜)的眼神。

在老家上初中的表弟告诉(🖋)钟瑞,除了手机游戏,“其他活动都没意思”。面对家长的指责,不少(🚡)农村孩子却教育父母(🧖):“游戏主播一年可以挣好几千万,一边打(✊)游戏一边挣钱”。

“手机游戏化已成为儿童成长中的地雷。”钟瑞说。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刘成良曾调研广西、云南两省6个县市的多所学校,发现农村孩子已普遍人手一部手机,游戏是他们(🛤)的最爱,“玩到(⛑)停不下来(📩)”。有的学生会偷偷地把手机带(🕸)到学校去玩,有的虽然没有手机,但是学校周边的商店竟然会赊账给这些学生买手机。当地(🎿)农民告诉他:“在(🏩)农村,被手机废(👆)掉的孩子有一大批。”

刘成良(🦊)表示,农村地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象十分严重,疫情期间这类现象(📢)更加明显。“今年寒假时间特(🌪)别长,孩子能玩的时间也会长很多(✨),在家上网课也有更便利的条件(玩游戏)。”他颇为无(🐹)奈地说。

防不胜防!网游(🕝)实名认证在(👧)执行中存漏洞

事实上,对于青少年游戏沉迷问题,有关部门早有要求。2019年11月开始施行的国家(🚥)新闻出版署《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(🎲)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要求(🥠),实行网络游戏用户(🚝)账号实名注册制度,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(🏪)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。但现实中往往防不胜防。

为畅快地玩游戏,壮壮颇费了一番周折。由于这款游戏接入(🍝)了腾讯成长守护平台,对未成年人的使用时长有明确限制,还(🍵)要求实名认证,他想了个办法绕开技术限制:在妈(🎦)妈不用的旧手机上,下载安装游戏软件和(🕙)微信App,设法拿到短信验证码后,登(🖤)录妈妈的(🏖)微信账号,再通过微信账号来注册、登录游(㊙)戏账号。如此一来,游戏(🤗)时长就几乎(🔆)没了限(🥩)制,游戏也无法判定壮壮的未成年人身份。

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关注到“绕开实名认证”的问题。该委员(👡)会在4月底发出一份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消费的警示,其中提及:根据消费者反映及对有关网络游戏企业的调查,部分网络游戏企业在实名认证设置中存在明显漏洞,用户可以通过默认手(⏪)机号码、第三方平台授权、关联已注册过的其他游戏等方式进行登(📻)录,从而容易让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信息注册登录账号,使游戏时长、充值额度等防沉迷限制功能失去作用。

作为全球规(🤳)模最大的游戏公司,腾讯于2017年上线了协助家长监控孩子游戏习惯的“成长守护平台”。目前,该平台已接(🕉)入用户数达3000万,且要求所有玩家实名注册,并与公安部门合作(🤲)进(🌕)行实名制验证。

该平台负责人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(📦)者(📦),对于疑似冒用成年人账号玩游戏的未成(📈)年人玩家,平台会在实名制验证的基础上进行人脸识别验证,若玩家拒绝验证,或人脸识别认证信息与实名制信息不匹配,则会将游戏时间限制为一小时。目前《王者荣(🥩)耀》《和平精英》等热门游戏都已接入这项(🎙)功能。

该负责人还说,腾讯成长守护平台的“自我管理”模式下,家长可以绑定自己的QQ、微信账号,从而防止被冒用。此外,腾讯成长守护平台的人脸识别验证中,有62%的用户被判定为未成年人。

部分游戏未落实规定,青少年游戏付费问题需警(🌿)惕

疫情期间,各大游戏厂商的流量和现金收入持(🛢)续增长。Steam游戏(🏾)平台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300万,创下(🤥)历史新高。伽马数据显示,2020年1月手(📤)游市场流水同比增幅达49.5%,其中春节期间规模(🎅)达47.7亿元,与2019年春节相比增长35.9%。

青少年也为巨大的游戏和现金流量贡献了不少。正在上初中的表弟告诉钟瑞,他平时偷偷把压岁钱和通过微信红包获得的零钱攒下来,在游戏(✨)中购买皮肤或(⭕)装备。另一个表弟已(🍴)经偷(🌑)偷存(👖)了约2000元,准备给自己换个新的游戏手机。

对于青少(🚡)年的(🎿)游戏消费行为,《通知》要求网络游戏企业须采(🤙)取有效措施,限制未成年人使(😍)用与其民事行为能(🏨)力不符的付费服务,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;8-16周岁的(😺)用户单次充值(🌤)金额不得超过50元,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(🛤)过200元;16-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,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(📄)400元。在游客体(🧘)验模式下,用户无须实名注册,但也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。

但在现实中,仍有部分(🍴)网络游戏企业未严格落实《通知》规定,存在未成年人账号充值限额高(😳)于规定,甚至不受限制的问题。

据媒体报道,河南商丘李女士(🏚)11岁的儿子在2月5日至10日短短6天内,用手机往两款游戏充值了(🎲)近2万元。疫情(🚚)期间,贵阳任女士的孩子也用手机给两款手游充值了4万多元。

江苏省(🚲)消保委发布的未成年人游(🔣)戏(🐌)充值、直播打(🏓)赏调查报告(✨)显(📤)示,《开心消消乐》《奥特曼传奇英雄》《天龙3D》(苹果手机)等3款游戏的游客模式中,玩家可直接进入游戏,并可直接充值(🦍)消费,并无金额限制。《创造与魔法》《第五人格》等几款游戏则存(🛄)在填写未成年人实名信息,玩游戏时间不限定,单次充值可超过50元,甚至(🥡)高达到648元,且可多次充值等现象。

此外,一些网游在消费支付时缺乏身份再验证环节,潜藏风险。广东省消委会提醒,一些网络游戏在支付环节基本(😠)无须验证身份信息,仅凭借支付密码、指纹、短信验证码等就可以支付,或直接跳转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支付。有些家(💴)长为了让孩子使用手机方便,将孩(🕺)子指纹录入手机,或将密码告知孩子等,十分危险。另外,部分第三方支付工具的(🐊)“小额免密支付”也为未成年人充值提供便利。

今(💬)年一季度,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受理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425件,与(💔)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60%。其中,未成年充值群体中年龄最小的3岁(🥏),充值金额最高达7万元。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(🍳)未成年人充值容易退费难,家长面对高额充值的追回力不从心。

针对青少年的游戏(🍠)付费行为,腾讯方面在2018年(🏫)6月发起“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”,设立(👥)未成年人游戏专线客服专线,对疑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进行主动提醒(⛷),并(🚦)建立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申诉和受理机制,同时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免费教育辅导服务。

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负责人表示,目前“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”进展较为顺利,且正在小规模测试对疑似未成年人玩家的游戏消费和支(⛹)付行为进行再次人脸识别验证,月充(🏎)值额度设为400元(⬇)。

该负(🥗)责人也提到(🔏),因为IOS平台的封闭属性,用户在IOS系统中完成消(💱)费内购、游戏消费之后,苹果公司与游戏开发商一般会按照3∶7的比例分成。如果家长对青少年的游戏付费有异议或(🏳)申请退款,需要游戏开发商与苹果公司沟通处理(🚳),这将导致处理流(👑)程更加漫(👹)长。

亟须更完善、更有力的保护措施

除非理性的游戏消费外,青少年在游戏中可能面临的诈骗风险同样值得关注。

辽宁锦州网警日前发布消息称,疫情期(🤽)间各地已发生多起以充值游戏币名义实(🕥)施诈骗的案件。有的诈骗分子在(🤧)QQ群卖游戏币,在用户付费后强制要求加购,用户要求退钱却始终无人理会;还有人在玩游戏时认识自称卖游戏币的好友,通过微信转账(🦆)1600多(🦕)元后没有收到(⛰)游戏币,也联系不上对方,才发现被骗。

“中小(💪)学生缺乏基本的自制力和辨识力,不仅容易沉迷游戏,也容易被诈骗。”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(💁)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表示,疫情期间已(🐖)经发生(🏉)多起涉及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诈骗案件,出台更完善(🚢)、更有力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。

我国未成年网民有1.69亿,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3.7%,即便在农村地区,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89.7%。虽然“手机游戏毁了下一代”等说法颇为流行,但大多数人也认同,未成年人与互联网不可能完全割裂。

张海波认为,尽管许多游戏企业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青少年保(🥧)护、游戏防沉迷的模式和机制,但(🔚)整个游戏(📏)行业缺乏较为统一的防沉迷规则或标准,尤其是一些中小型(🛐)游戏企业和平台的游戏防沉迷工作表现较差,甚至根本没有相应(⏩)的机制。

但(🔨)这也不只是游戏企业的责任。张海波这几年一直在从事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工作,他注意到仍有许多家长并不熟悉如何使(💢)用游戏防沉迷系统。“不只是设置好这些机制,还要加强宣传、推广和使用。”

来源:中国青(🍪)年报